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1
- 题名/责任者:
- 集体化时期的村庄典型政治:以昔阳县大寨村为例/光梅红著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
- ISBN及定价:
- 978-7-5097-6709-2/CNY68.00
- 载体形态项:
- 3,255页;24cm
- 个人责任者:
- 光梅红 著
- 学科主题:
- 农村-政治-研究-昔阳县
- 中图法分类号:
- D672.55
- 中图法分类号:
- D67
- 提要文摘附注:
- 集体化时期是20世纪中国农村经历的一个特殊时期,以树立典型带动乡村社会发展为重要特征。大寨,典型中的典型,影响中国农村发展长达16年之久。本书运用档案文献和各类公开出版文献资料,辅以部分口述资料对大寨典型的孕育、树立、推广、政治化和沉寂的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典型进行了思考。大寨人是在一种贫困交加的条件下,为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主动地响应国家的号召,并相应地做出自我调整,创造了大寨历史上的奇迹。大寨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引领农业发展的方向,以爱国、爱集体的奉献精神成为时代的楷模,这些精神彰显着政治和道德的时代特征。在随后发生的“文化大革命”中,大寨被塑造成为政治典型。通过召开会议、下达文件、组织参观等途径,并借助于人民公社时期形成的各种正规、非正规的庞大组织,大寨这个政治典型得到不断推广,使得以农田水利建设、科学种田为主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凸显出政治性。学大寨运动客观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粮食产量,也为中国工业化做出了贡献,但运动所突出的政治导向使典型人物“唯我独尊”,不顾大寨的实际情况推行典型的具体做法。如此,不仅损害了典型的形象,而且一定程度上违背农业生产、生态规律,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不仅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增长。随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思想解放,大寨及学大寨运动因受极“左”思想影响而受到批判,典型逐渐走向沉寂,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依然是今天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全部MARC细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