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8
- 题名/责任者:
- 创伤与复原/(美) 朱迪思·赫尔曼著 施宏达, 陈文琪译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 ISBN及定价:
- 978-7-111-50779-6/CNY45.00
- 载体形态项:
- xvi, 237页;25cm
- 丛编项:
- 心理创伤疗愈经典畅销丛书
- 个人责任者:
- 赫尔曼 (Herman, Judith) 著
- 个人次要责任者:
- 施宏达 译
- 个人次要责任者:
- 陈文琪 译
- 学科主题:
- 精神疗法
- 中图法分类号:
- R749.055
- 出版发行附注:
- 由Basic Books, A Member of the Perseus Books Group通过Bardon-Chinese Media Agency授权
- 相关题名附注:
- 原文题名取自于版权页
- 提要文摘附注:
- 在西方,关于创伤与复原的论述非常丰富。其中最通俗易懂的当属朱迪思·路易斯·赫尔曼(Judith Lewis Herman)所写的《创伤与复原》,书中对于“心理创伤”的来源与内涵有很清楚的定义,受害者在压倒性的力量下陷于无助,从而形成一种强烈恐惧、失控和毁灭威胁的感觉。这种压倒性的力量,可以是地震、台风这类的天灾,也可能是战争、性侵害等暴行。创伤受害者所承受的,除了直接伤害,社会往往也是另一种压力的来源。原因是,研究治疗心理创伤“就不得不面对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脆弱,以及人性中的邪恶”。而这些丑陋的东西却正是整个社会所不想面对,一般人希望眼不见为净的。也因此,便产生了“受害的一方或许想遗忘,但是却无法遗忘;旁观的一方有着不自觉的强烈动机要遗忘,而就真的遗忘了”的矛盾情境。本书自1992年出版时,就被认为是关于心理创伤的开创性书籍,它改变了我们对于心理创伤及治疗方式的看法,认为心理创伤只有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才能被真正理解。
- 使用对象附注:
- 大众读者。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R749.055/158 | B00981747 | 2015 - | ![]() |
阅览 | 调节书库 |
R749.055/158 | B00981748 | 2015 - | ![]() |
可借 | 还书处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