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6
- 题名/责任者:
- 国家形象建构与国家利益关系:美国《时代》周刊中国形象演变实证研究/陈勇著
- 出版发行项:
-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11
- ISBN及定价:
- 978-7-5680-4868-2/CNY69.00
- 载体形态项:
- XIII, 185页:图;24cm
- 其它题名:
- 美国《时代》周刊中国形象演变实证研究
- 丛编项:
- 国家形象建构研究丛书
- 个人责任者:
- 陈勇 著
- 学科主题:
- 国家-形象-关系-国家利益-研究-中国
- 中图法分类号:
- D6
- 一般附注:
- 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成果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后美国媒体与政府对华政策议程的关系研究”成果
- 书目附注:
- 有书目 (第171-183页)
- 提要文摘附注:
- 本书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报道进行框架分析和内容分析,将六十余年的报道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10.1~1971.4.9;1971.4.10(美国乒乓球队访华)—1989.4.14;1989.4.15(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逝世)—2013.12.31.这三个阶段所呈现的中国形象像钟摆一样摇晃不定,从最初的“风雨飘摇的邪恶帝国”的负面形象,再转为“在保守和改革的博弈中渐进”的相对平衡的形象,最后又退回到“崛起的威胁”的负面形象。在此期间,中美关系的发展同样也经历了三个大的转型阶段,且这三个阶段的时间划分与《时代》周刊中国报道的三个阶段基本吻合,所以,《时代》周刊上中国形象的转向与中美关系的转折性变化是保持一致的。据此再追根溯源,发现《时代》周刊的中国报道倾向最终又由美国国家利益和主流意识形态所决定。正是在国家利益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共同“折射”下,《时代》周刊所反映的“中国镜像”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扭曲和变形。
- 使用对象附注:
- 大众读者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D6/120 | B01394630 | 2019.11 | ![]() |
可借 | 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 |
D6/120 | B01394631 | 2019.11 | ![]() |
可借 | 还书处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