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0
- 题名/责任者:
- 李叔同的后半生:弘一法师/王湜华著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京华出版社,2008.07
- ISBN及定价:
- 978-7-80724-534-6/CNY 39.80
- 载体形态项:
- 360页;26cm
- 其它题名:
- 弘一法师
- 个人责任者:
- 王湜华 著
- 学科主题:
- 佛教徒-传记-中国
- 中图法分类号:
- B949.92
- 内容附注:
- 楔子 一、出家前的准备与安排 二、为好友母亲写墓志铭 三、剃度之前的居士生活 四、爱徒李鸿梁深情探望 五、众说纷纭的出家之谜 六、弘一法师人生三层楼 七、以殉教应流血答友人 八、劝阻弟子潘天寿出家 九、为弟子学画指点迷津 十、吴昌硕诗赠弘一法师 十一、与道侣一起超度黄犬 十二、叶圣陶笔下的李叔同 十三、撰写佛说无常经序言 十四、闭门谢客而隐居修行 十五、法师佛门对待尘俗事 十六、为谢绝缘务约法三章 十七、元旦开笔书赠杨白民 十八、为侍厨陈阿林作传记 十九、在杭州上海衢州修行 二十、交代化缘所得之用处 二十一、法师严守律学二三事 二十二、访上海旧居城南草堂 二十三、1926年在庐山写经 二十四、未能成行的归家之旅 二十五、放弃刺血写经的念头 二十六、少贴邮票即为犯盗戒 二十七、首次遗嘱交给刘质平 二十八、非同寻常的朴素生活 二十九、平息灭佛逐僧之风波 三十、为护生画集费尽心机 三十一、法师与护生画集续集 三十二、丰子恺赓续护生画集 三十三、李芳远眼中的李叔同 三十四、途经厦门与闽南结缘 三十五、弘一法师的佛学理论 三十六、重返杭州虎跑寺静养 三十七、厘补并校点华严疏钞 三十八、白马湖畔建晚晴山房 三十九、旧友相聚时潸然泪下 四十、听法会当众泣下如雨 四十一、疟疾后法师元气大伤 四十二、善始善终的弘一法师 四十三、辑蒗益警训成寒笳集 四十四、对芝峰法师寄予厚望 四十五、发明推广听钟念佛法 四十六、自治伤寒病于法界寺 四十七、发表《人生之最后》演讲 四十八、发表《改过实验谈》演讲 四十九、立誓发愿弘扬南山律 五十、为忠烈诗人韩偓立传 五十一、表彰贫儿捐钱购宋藏 五十二、身体力行整顿僧教育 五十三、万寿岩念佛堂演讲词 五十四、卧病泉州草庵立遗嘱 五十五、大病初愈后致力弘法 五十六、郁达夫拜谒弘一法师 五十七、作运动会歌宣传抗战 五十八、青岛湛山寺弘扬佛法 五十九、为护法故,不避炮弹 六十、高呼“念佛不忘救国” 六十一、为推崇佛法略释十疑 六十二、佛法宗派及佛法学习 六十三、以“应酬的和尚”自责 六十四、徐悲鸿作法师半身像 六十五、小学教育为育人之基 六十六、倡言“念佛不忘救国” 六十七、悲欣交集,圆寂泉州 六十八、绵延不绝的追思纪念
- 提要文摘附注:
- 被丰子恺称为“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的李叔同,由于种种原因而走上了世俗眼光中的消极人生之路,1918年,披剃于杭州虎跑定慧寺,遁入空门,做了一个名“演音”、号“弘一”的僧人。一名曾经纯正而且优秀的艺术家,穿上百衲衣后,从观念到行动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断绝尘缘,超然物外,几乎废弃了所有的艺术专长,耳闻晨钟暮鼓,心修律宗禅理,艺术家的李叔同变成了宗教家的弘一法师。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B949.92/XF106 | XF0007081 | 2008.07 (高僧传) | ![]() |
可借 | 祥符禅寺分馆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