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00 02355nam0 2200289 450
- 010 __ |a 978-7-5097-9044-1 |d CNY79.00
- 100 __ |a 20160712d2016 em y0chiy0120 ea
- 200 1_ |a 韩国象山学与阳明学 |A han guo xiang shan xue yu yang ming xue |f (韩) 金吉洛著 |g 李红军译
- 210 __ |a 北京 |c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d 2016
- 300 __ |a 本书由韩国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提供资助AKS-2015-OLU-2250001
- 330 __ |a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编“韩国的象山学与阳明学”相当于总论。由第一章“韩国象山学的接受与发展”、第二章“韩国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三章“韩国阳明学的特性”组成。第一章是收录于《象山学与阳明学》一书中的部分内容,阐述了高丽末期象山学的接受与展开过程,以及朝鲜朝初期的象山学状况。这部分内容明确了高丽末朝鲜朝初传入的朱子学,是元代“朱陆和会论”或带有朱子学与象山学折中性质的朱子学,而不是纯粹的宋代朱子学。因为这些内容在性质上非常符合介绍韩国象山学和阳明学的本书宗旨,所以再次收录于此。第二章首先介绍了韩国阳明学的传入和接受过程,随后介绍了在接受阳明学的过程中反映在不同学者身上的陆王学倾向,接着介绍了霞谷郑齐斗的思想特性,以及江华学派和白岩朴殷植的阳明学特性。最后的第三章围绕韩国阳明学的地位、内容以及阳明学与韩国阳明学之比较,揭示了韩国阳明学的特性。 第二编“韩国陆王学的形成”相当于本书的分论。这一部分站在陆王学的立场上,重新考察了高峰奇大升、栗谷李珥、?悔权得己、明斋尹拯、白湖尹镌等学者的哲学思想,系统阐述了内在于他们思想中的陆王学倾向及其特性。学界一般把上述人物只看作是朱子学者。但是,笔者持不同见解,站在陆王学的立场,重新阐释了他们的陆王学倾向。通过这种新视角,笔者希望唤起重新考察和叙述韩国儒学史的必要性,并引来新的争论,推进学术的发展。 第三编是“霞谷郑齐斗与韩国阳明学的发展”。这一部分先在第九章和第十章中,以霞谷郑齐斗的理气论和心性论为中心,考察了阳明学的韩国化过程。在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中,通过揭示霞谷郑齐斗、江华学派、阳明学实学派以及白岩朴殷植哲学思想中的近代志向性,重新梳理了韩国阳明学的特性,即韩国阳明学的近代精神。
- 600 _0 |a 陆九渊, |A lu jiu yuan |f 1139-1193 |x 心学 |x 研究
- 600 _0 |a 王守仁, |A wang shou ren |f 1472-1528 |x 心学 |x 研究
- 701 _0 |a 金吉洛, |A jin ji luo |f 1935-2008 |4 著
- 702 _0 |a 李红军 |A li hong jun |4 译
- 801 _0 |a CN |b 江苏新华 |c 20150511
- 801 _2 |a CN |b Wuxilib |c 20161226
- 905 __ |a Wuxilib |d B244.8/9